沃保网

首页 > 保险指南 > 绿色转型中的保险细节

绿色转型中的保险细节

2022-10-26 分享到:

  绿色、低碳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新关键词,作为经济助推器的保险业也在加快绿色转型步伐。

  据了解,截至2022年9月末,某险企绿色投融资规模约3198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约1842亿元。仅2022年前三季度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产品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105亿元。

  近日的公开信息显示,在全面助推“双碳”行动中,另一险企绿色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人民币4000亿元。

绿色转型中的保险细节

  一险企表示,在服务绿色环保方面,积极贯彻“双碳”战略,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及环保产业发展,加强对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融资服务,截至2022年9月30日,投资服务国家战略合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18年至2020年,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了45.03万亿元保额的绿色保险保障,支付赔款533.77亿元,有力发挥了风险保障功效。

  政策衍变

  保险业绿色转型离不开政策引导,随着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和深化,以及政策引导的加强,绿色保险支持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正式将绿色保险纳入绿色金融体系范畴。

  此后的行业政策开始趋向细节化。

  2018年5月,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草案)》,提出了从事环境高风险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投保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2020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自此,环境责任险将全面覆盖涉危险废物的企业。

  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绿色险,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

  “只有将保险费率纳入碳交易价格的组成部分,才能形成更具差异化的保险费率。将未来保费涨跌幅度与企业碳排放管控力度紧密挂钩,既能进一步降低低碳排放企业投保成本,实现风险价格与成本更好的平衡,也能推动绿色转型风险布局趋于合理,加速整个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讲述保险费率调节机制意义所在时指出。

  今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将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上升到战略高度,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将环境、社会、治理(ESG)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险企纷纷响应,将ESG纳入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将ESG、环境责任保护加入到自身发展的综合考核指标中。

  行业探索

  当前我国绿色保险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法律和政策保障有待加强。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告诉记者,绿色保险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有待加强。我国绿色保险相关政策目前主要以规范性文件和指导建议为主,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绿色保险发展的法律基础和政策保障尚有待夯实。

  朱俊生建议,要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清晰界定污染的责任归属、赔付细则、因果关系和赔偿金额,明确环境违法成本和环境事故带来的环境损害赔偿成本,增强企业通过绿色保险转移环境污染风险的意愿和意识。同时,强化绿色保险政策支持。研究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提升绿色保险需求与供给,发挥保险机制放大效应。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缺乏绿色保险界定的标准,缺少统一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导致绿色保险与其他保险之间的界线非常模糊。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绿色保险的认定标准,制订政策引导绿色保险健康、有序发展;加快与绿色保险有关的强制保险法律制度的论证与梳理,做好制度的统一与协调。

  “比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强制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但是《环境保险法》和其他环保法律并没有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进行强制;强制或者鼓励投保的保险产品之间(如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存在责任交叉时,如何实现有效的风险保障又不加重企业的负担和挫伤企业投保积极性,需要制度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李文中举例表示。

  此外,处于探索阶段的绿色保险存在产品类别单一、经营成本高难度大的情况。

  目前绿色保险中相对发展成熟的是环境污染责任险,产品类别相对单一,对于绿色发展、低碳技术、农业气候保障等领域的特殊需求的保险产品较少。

  “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环境污染程度或者潜在的环境风险不同,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潜伏期和累积性,环境风险识别和量化难度大,责任认定困难,再加之初期业务量小,历史损失数据缺失,难以准确定价,绿色保险经营难度大。另外,保险公司需要建立专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团队,成本较高。”朱俊生指出。

  “近些年各地在试点,政府也在推动,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依然面临供求双冷困境。实践中,环境污染影响到很多经济主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保险公司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此产品价格较高保障条件比较苛刻,仅靠市场机制,保险公司和污染企业之间很难实现很好对接,需要政府更多的介入。”对外经贸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何小伟告诉本报记者。

  双端发力

  未来绿色保险前景几何?

  记者注意到,伴随着今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未来五年关于绿色保险发展方向随之公布。

  《规划》着重提及,助力保险业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支持保险业探索开发环境气候领域等创新性绿色保险产品,加快研究服务新能源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业务领域的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标准,有效衔接各类环境权益市场相关标准。探索绿色保险统计、保险资金绿色运用、绿色保险业务评价等标准建设,更好推动完善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在朱俊生看来,在负债端,保险业可通过发挥风险补偿和防灾减损等功能,支持绿色发展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在资产端,险资特性与绿色产业资金需求特性高度匹配,保险业可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较长等优势,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方式,为战略新兴产业、低碳节能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等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满足绿色产业直接融资需求。

  “在完善绿色产品供给方面,可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森林保险、草原保险,全力支持植树造林、可持续农业等固碳增汇举措。比如,森林碳汇保险可以支持林业灾后减损与固碳能力修复,促进生态修复与植树造林,增加碳汇,以此中和碳排放。”朱俊生表示。

  从资产端来看,近年来保险资金通过私募的股权基金、产业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等方式,直接参与了一些能源、环保、水务等领域的绿色项目的投资建设,并通过绿色债券投资、资管产品投资等方式进一步支持绿色的投资与发展。(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在线咨询如有问题,请给我留言,我尽快答复您!

如需及时答复,请联系我:

周亮

湖南 娄底  中国人寿

网站客服热线: 0592-3662001 (周一至周六 8:40-18:00)

加我微信,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08-2024 厦门诚创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8003619号 中国人寿 网站管理

317708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

马上
提交

扫一扫微信留言

317708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